- 噬指
shì zhǐ
典出《后汉书·周磐传》:“ 磐 同郡 蔡顺 ……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 顺 不还,乃噬其指, 顺 即心动,弃薪驰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来,吾噬指以悟汝耳。’” 李贤 注:“噬,嚙也。”后以谓母子相眷念。
- 噬脐何及
shì qí hé jí
噬脐:用嘴咬肚脐。 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 噬脐莫及
shì qí mò jí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 噬不见齿
shì bù jiàn chǐ
比喻害人者阴险狠毒狡猾,不露凶相。
- 噬吞
shì tūn
1.吞食。 2.喻侵占。
- 噬啮
shì niè
1.咬。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虽羣不相善也。食相噬啮,行无列,饮无序。” 宋 苏洵 《上韩枢密书》:“蝮蝎终日而不螫,则噬啮草木以致其毒。” 章炳麟 《五无论》:“兽类无一夫一妇之事,两性相逐,天下为公,而以字尾之故,相噬啮犹众,何独于人类而能外是?”《花城》1981年第1期:“老人眼里闪露出悲愤,嘴里含着痛苦,仿佛有什么在噬啮着他的心。” 2.喻侵蚀。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日月相噬啮,星辰踣而颠。” 3.喻迫害。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而曾经亲见,或亲受其噬啮的老实人,乃忽以‘落水狗’视之,不但不打,甚至于还有哀矜之意。”
- 噬齧
shì niè
咬
- 噬贤
shì xián
嫉害贤能。
- 噬狗
shì gǒu
即噬犬。
- 噬肤
shì fū
1.施刑恰当。 2.比喻关系亲近。
- 噬逆
shì nì
谓反叛作乱。
- 噬负
shì fù
诬赖背弃。
- 噬脐无及
shì qí wú jí
自咬腹脐够不着。 比喻后悔不及。亦作“噬脐莫及”。
- 噬菌体
shì jūn tǐ
又称“细菌病毒”。 一类侵染细菌的病毒。一般呈蝌蚪状。只能侵入活的细菌细胞,在其中生长繁殖。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有严格的特异性,即一种噬菌体通常只能侵染一种细菌,因而常用已知的噬菌体测定未知菌种。作为良好的实验材料,对促进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 噬攫
shì jué
侵吞掠夺。
- 噬脐
shì qí
[useless to regret] 比喻后悔不及若不早图,后君噬脐。 --《左传.成公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