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善
píng shàn
1.平安,安康。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 宋云 远在絶域,因瞩此芳景,归怀之思,独軫中肠,遂发旧疹,缠绵经月,得婆罗门呪,然后平善。”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近得运使 李同年 书,知彼平善。”《红楼梦》第一一八回:“我身子平善,不必掛念。” 2.平和善良。《元典章·刑部四·故杀》:“近据来申 潘壬 一打死 刘仁可 事,看详椆木夹槌,即係堪以害人器仗,非平善之家所有物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此处人情大不平善,孤孀难以过度。”
- 相善
xiāng shàn
彼此交好。《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初, 楚伍参 与 蔡太师 子朝 友,其子 伍举 与 声子 相善也。”《史记·穰侯列传》:“ 白起 者, 穰侯 之所任举也,相善。”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予客京师,有一縉绅相善。”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文章有本》:“ 僧孺 子 牛蔚 ,与同年友 邓敞 相善。”
- 臻善
zhēn shàn
极好,好到极。
- 至善
zhì shàn
1.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 2.最好的办法、情况
- 善道
shàn dào
1.善加诱导。《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陆德明 释文:“道,导也。” 2.犹正道。 汉 陆贾 《新语·明诫》:“ 周公 以比德於五帝,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諏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詔。”《北齐书·后主幼主纪论》:“﹝ 高纬 ﹞始自襁褓,至於传位,隔以正人,闭其善道。” 明 李贽 《复周柳塘》:“窃前贤之善道,卑善柔之贱态,附直谅之后列,直欲以完名全节付二老。” 3.好的途径,好的方法。 明 刘基 《槐阴读书图序》:“观听动息,凡有所接,必使可以有所警者,进脩之善道也。” 4.古地名。今 安徽 盱眙县 北。《左传·襄公五年》:“ 晋 将为之合诸侯,使 鲁 卫 先会 吴 ,且告会期。故 孟献子 、 孙文子 会 吴 于 善道 。”
- 善时
shàn shí
1.谓善于把握时机。 2.谓珍惜一季的时间。 3.吉时。
- 善驭
shàn yù
1.谓擅长驾驭车马。亦指擅长驾驭的人。 2.善于驱遣,使人或物服从自己的意志行动。
- 善经
shàn jīng
好的法则。《左传·宣公十二年》:“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杜预 注:“经,法也。”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上则崇稽古之弘道,下则阐长世之善经。”
- 善辞
shàn cí
犹饰词。《公羊传·庄公八年》:“还者何?善辞也,此灭同姓,何善尔病之也。”《公羊传·僖公五年》:“ 虞 已灭矣,其言执之何?不与灭也。曷为不与灭?灭者亡国之善辞也。”
- 善声
shàn shēng
1.良好的声誉。 2.善于发声。 3.指优雅的乐曲。
- 善赏
shàn shǎng
合理的奖赏。
- 善庆
shàn qìng
谓善行多福。 语本《易·坤》:“积善之家,必有餘庆。” 唐 白居易 《祭微之文》:“惟公家积善庆,天钟粹和,生为国禎,出为人瑞。” 宋 苏轼 《答陆道士书》:“道家少饮和神,非破戒也,餘惟善庆。”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 王氏 之善庆,既当为之发扬,而参谋君孝德始终,尤不可不纪。”
- 精善
jīng shàn
精良美好;精密完美。
- 返善
fǎn shàn
犹言回心向善。
- 善节
shàn jié
好的部分。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 唐 孔颖达 疏:“此二菜其根有恶,《诗》故云上善下恶,食之者取善节也。”
- 善字
shàn zì
谓文章中优美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