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鯨吞虎噬
jīng tūn hǔ shì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 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 明 张景 《飞丸记·明廷张胆》:“他谋多中伤,威权明仗,鲸吞虎噬谁拦攩?”
- 驱虎吞狼
qū hǔ tūn láng
使之两相残杀,以让第三方坐收渔人之利。
- 蛇食鲸吞
shé shí jīng tūn
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 浑沦吞枣
hún lún tūn zǎo
整个地吞下枣子。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 吞声忍恨
tūn shēng rěn hèn
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啕痛哭。” 。
- 慢吞吞
màn tūn tūn
缓慢的样子;动作非常慢的
- 吞舌
tūn shé
1.断舌自吞。 2.喻不言。
- 吞炭
tūn tàn
1.指吞咽火炭毁嗓子。 《尸子》卷下:“昔 夏桀 之时……曼声吞炭,内阑而不歌,飞鸟鎩翼,走兽决蹄。” 2.谓报恩。用 豫让 吞炭事。《梁书·侯景传》:“福禄官荣,自是天爵,劳而后受,理不相干,欲求吞炭,何其谬也!” 唐 周匡物 《及第后谢座主》诗:“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冯当世 ﹞早年薄游里巷,夜为街卒所繫, 鄂 守 王素 亟释之…… 冯 貽以诗,有‘吞炭难忘当日事,积薪深愧后来恩。’”参见“ 吞炭漆身 ”。
- 吞蛭
tūn zhì
春秋 楚惠王 (一说 楚庄王 )食寒葅,有蛭,恐司厨者获罪,乃暗吞之。 事见 汉 贾谊 《新书·春秋》。后以颂王者宽仁待下。《旧唐书·姚崇传》:“ 楚王 吞蛭,厥疾用瘳……皆志在安人,思不失礼。”《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三年》:“昔 楚庄 吞蛭而愈疾, 孙叔 杀蛇而致福。”
- 吞搂
tūn lōu
犹侵吞。
- 吞爻
tūn yáo
语本《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翻 ﹞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别传》:“ 翻 初立《易》注,奏上曰:‘臣闻六经之始,莫大阴阳……又臣郡吏 陈桃 梦臣与道士相遇,放髮披鹿裘,布《易》六爻,挠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后因以“吞爻”为精于易学的典故。
- 咀吞
zuǐ tūn
咀嚼吞食。
- 鲸吞
jīng tūn
像鲸鱼一样地吞食,多用来比喻侵吞土地
- 吞刀
tūn dāo
咽下去
- 贪心不足蛇吞象
tā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
比喻人贪求的欲望不足。
- 吞舟是漏
tūn zhōu shì lòu
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