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士
qǔ shì
选取士人,旧时指选取读书人出来做官
- 料取
liào qǔ
1.选取。 《三国志·吴志·陈表传》:“ 表 乃称曰:‘今除国贼,报父之仇,以人为本。空枉此劲鋭以为僮僕,非 表 志也。’皆輒料取以充部伍。”《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二年》:“ 吴 主使黄门徧行州郡,料取将吏家女。” 2.夺取。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然未能攘奸扫秽,料取全胜,亦彼民之不幸乎?”
- 蘸取
zhàn qǔ
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拿。
- 私取
sī qǔ
未遵照一定的礼仪程序,私下与女子结婚。
- 取累
qǔ lèi
犹连累。
- 管取
guǎn qǔ
包管。
- 浸取
jìn qǔ
在水中煮沸磨碎的树皮或其他植物鞣料以萃取鞣酸的过程
- 行取
xíng qǔ
1.明清时,地方官经推荐保举后调任京职 2.蒯知县为官清正,行取到京,钦授礼科给事中之职。--《警世通言》
- 取美
qǔ měi
得到赞美。
- 逼取
bī qǔ
强迫索取。
- 狩取
shòu qǔ
捕捉。
- 自取
zì qǔ
1.自己招致。 2.谓自己取代之。 3.自娶。
- 强取
qiáng qǔ
用暴力或恐吓手段,或滥用法律或官方职权,从一个不情愿的人手中强迫取得
- 资取
zī qǔ
获取;取得。
- 取应
qǔ yìng
即应举。参加科举考试。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来年春榜动,选场开,须着 元和 孩儿取应去。”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庆》:“今年是大比之年,昨日郡中有吏来辟召,你可上京取应。”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今当大比之年,要打发他上京取应。”
- 取迳
qǔ jìng
亦作“ 取径 ”。选取经由的道路。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述而篇三》:“此亦舍康庄而取逕於荆棘之蹊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新疆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二月初七日陕甘总督长庚致内阁请代奉电》:“另选得力兵队由 登努斯 取径直赴 伊犂宁远城 ,保护 俄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