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邪
kuāng xié
纠正邪恶。
- 匡剌
kuāng là
1.扭曲。 2.引申为乖戾,不合情理。
- 匡佐
kuāng zuǒ
匡正辅助。
- 一匡
yī kuāng
使得到匡正。
- 匡浪
kuāng làng
象声词,形容器物撞击的声音。
- 匡矫
kuāng jiǎo
纠正;矫正。
- 匡俗山
kuāng sú shān
江西 庐山 的别名。
- 匡俗
kuāng sú
1.匡正时俗。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殷、周之际,又传为周武王时或秦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南障山。故世称南障山为庐山、匡山、匡庐,尊匡俗为匡神。
- 以匡不逮
yǐ kuāng bù dǎi
匡:匡正;不逮:不及,考虑不周的地方。达到改正不周全地方的目的。多用于请人提意见。
- 九合一匡
jiǔ hé yī kuāng
合:聚集。 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
- 匡扶汉室
kuāng fú hàn shì
又称兴复汉室,狭义上说就是帮助扶持汉朝的皇室,恢复汉朝的统治。
- 匡围
kuāng wéi
孔子 周游列国,在 匡 地遭到围困。后泛指好人被围困。
- 维匡
wéi kuāng
扶持匡正。
- 匡岭
kuāng lǐng
江西 庐山 的别称。
- 匡拯
kuāng zhěng
扶助拯救。
- 匡捄
kuāng jiù
同“ 匡救 ”。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且褒广将顺君父之美,匡捄销灭既往之过,古今通义也。” 颜师古 注:“捄,古救字。” 清 张惠言 《然金先生文》:“笺《礼》九篇,以 郑 正 郑 ,惟其匡捄,是谓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