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劫犯
qiǎng jié fàn
见抢劫者
- 劫束
jié shù
艰险窘迫。
- 劫执
jié zhí
犹劫持,挟持。
- 劫遌
jié è
形容声音高亢,节奏急促。
- 劫寨
jié zhài
袭击敌人营寨;劫营
- 劫火
jié huǒ
1.亦作“刧火”。 亦作“刦火”。亦作“刼火”。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 幽劫
yōu jié
谓遭囚禁,被胁制。
- 巴劫
bā jié
奉承;讨好。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咱这几年来待嫁人心事有,听的道谁揭债,谁买休。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楼!”
- 盗劫
dào jié
1.亦作“盗劫”。盗窃掠夺。 2.抢劫杀害。
- 路劫
lù jié
拦路抢劫。
- 劫夺
jié duó
1.掠夺的行动或事例;尤指盗用船上的货物 2.用武力夺取[财物或人]
- 偷营劫寨
tōu yíng jié zhài
营:军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劫:强夺。寨:防守用的栅栏,引申为军营。偷袭敌方的营寨。
- 趁伙打劫
chèn huǒ dǎ jié
犹言趁火打劫。《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陳大郎 是個性急的人,敲檯拍凳的怒道:‘我曉得,都是那 褚敬橋 寄個甚麽鳥信!是他趁夥打劫,用計拐去了。’”
- 劫主
jié zhǔ
抢劫的主犯。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歷十餘年,时所在劫盗, 昭之 被横録为劫主,繫狱 餘杭 。”
- 一大劫
yī dà jié
1.佛教谓世界经历一次大生大灭的漫长时间。包括“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参阅《俱舍论》、《大智度论》。 2.道教谓天运九千九百周,地转九千三百度,以致阴阳变通、天地改易。参见“大劫”。
- 拦路抢劫
lán lù qiǎng jié
在路上或路附近抢劫,特指对行人的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