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仗剑
zhàng jiàn
持剑。《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 , 信 仗剑从之。” 唐 韩偓 《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诗:“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 清 戴名世 《窦成传》:“ 成 仗剑从军,为小卒,无所知名。”
- 雷焕留剑
léi huàn liú jiàn
事出《晋书·张华传》。谓 晋 代 雷焕 在 豫章 丰城 监狱屋基挖得龙泉、太阿二柄宝剑。一送 张华 ,一留自佩。后以“雷焕留剑”指截留部分贵重物品的行为。
- 星辰剑
xīng chén jiàn
泛指宝剑。典出 晋 张华 望斗牛间紫气掘狱屋基得剑事。见《晋书·张华传》。
- 锋剑
fēng jiàn
谓以剑刺杀。
- 吴剑
wú jiàn
1.宝剑。 2.指春秋吴公子季札之剑。
- 戮仙剑
lù xiān jiàn
天道第一凶器!与诛仙剑、陷仙剑、绝仙剑并称为"诛仙四剑"。
- 试剑石
shì jiàn shí
1.石名。 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传说 秦王 或 吴王 试剑于此。见 宋 范成大 《吴郡志·虎邱》。 2.石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北固山 。相传 三国 时 孙权 、 刘备 试剑于此。 3.石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东南 汉高祖庙 , 宋 苏轼 有铭。 4.石名。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伏波山 还珠洞 (也称 伏波岩 )内,相传 汉 马援 试剑于此。 5.石名。在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 西山 (即 樊山 )上,相传 三国 孙权 试剑于此。 6.石名。在 湖南省 平江县 东 道岩山 上,相传 许旌阳 试剑于此。
- 雌雄剑
cí xióng jiàn
相传 春秋 时 吴 人 干将 铸二剑,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进雄剑于 吴王 而自藏雌剑。雌剑时悲鸣,忆其雄。见 唐 陆广微 《吴地记》。亦泛指成对之剑。
- 刀剑
dāo jiàn
1.刀和剑。 古代兵器。 2.泛指武器。
- 书剑飘零
shū jiàn piāo líng
-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尚方宝剑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上方宝剑
- 蟠钢剑
pán gāng jiàn
古剑名。即鱼肠剑。
- 拥剑
yōng jiàn
亦作“ 拥劒 ”。 一种两螯大小不一的蟹。因其大螯利如剑,故称。
- 班剑
bān jiàn
1.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 斑 ”。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南史·张敬儿传》:“﹝ 敬儿 ﹞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兰物。’”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 汉 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开元礼义纂》曰: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代之以木,谓之班剑, 宋 齐 谓之象剑。” 2.指持班剑的武士。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以靖难之功,进爵为侯,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旧唐书·魏徵传》:“ 徵 薨,年六十四, 太宗 亲临慟哭……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参见“ 斑剑 ”。
- 鈌云剑
jué yún jiàn
刺穿云层的利剑。比喻匡合天下的本领。语本《庄子·说剑》:“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絶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成玄英 疏:“夫以道为剑,则无所不包,故上下旁通莫能碍者,浮云地纪岂足言哉?” 宋 梅尧臣 《正仲见赠依韵和答》:“既无鈌云剑,身世遭黮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