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戌削
xū xuē
1.形容衣服裁制合体。戌,也写作“卹”、“恤”。 2.清瘦貌。 3.高耸特立貌。 4.谓志行高洁。
- 危削
wēi xuē
衰危。
- 割削
gē xuē
1.削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 鼂错 是也。”《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今强敌在前,唯患众少,不应割削见力,置无用之地。” 2.犹切割。 汉 王充 《论衡·效力》:“诸有锋刃之器,所以能断斩割削者,手能把持之也,力能推引之也。” 3.犹剥削。《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三年》:“卿等司计,当以公正为心,无事割削,致害民而伤和气。”
- 削剥
xuē bāo
1.刮削。 2.谓侵蚀。
- 削迹
xiāo jì
1.见“削迹”。 2.亦作“削跡”。削除车迹。谓不被任用。 3.消踪匿迹。谓隐居。
- 兵挫地削
bīng cuò dì xuē
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 绰削
chuò xuē
见“ 绰楔 ”。
- 琢削
zhuó xuē
1.雕刻,刻削。 2.雕琢,修饰、锻炼文辞。
- 削发披缁
xuē fà pī zī
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 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 削壁
xuē bì
陡峭的山崖。
- 削白
xiāo bái
削去皮革的肉面使其厚度均匀
- 削券
xuē quàn
谓签定条约。 清 金和 《盟夷》诗:“白金二千一百万,三年分偿先削券。”
- 刮削器
guā xiāo qì
石器时代人们用石片制成的一种切割和刮削工具。 因形状不同,可分为长刮器、短刮器和圆刮器等。
- 侵削
qīn xuē
侵夺;削夺。《荀子·正论》:“甚者诸侯侵削之,攻伐之。若是则虽未亡,吾谓之无天下矣。”《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或缘姦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汉书·申屠嘉传》:“二年, 鼂错 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适罚侵削诸侯。”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壃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
- 黜位削地
chù wèi xuē dì
贬降爵位,削减封地。
- 削藩策
xuē fān cè
晚削藩不如早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