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品
bā pǐn
1.秦汉时后宫爵位有八,故称“八品”。 2.魏晋以后,官分九品,八品为低级官阶。 3.犹八珍。
- 柳八
liǔ bā
唐 柳宗元 排行第八,因以为其别称。
- 八夤
bā yín
八方边远之地。
- 八等
bā děng
1.八类。 2.八个等级。
- 八珍
bā zhēn
1.古代八种烹饪法。 2.泛指珍馐美味。
- 八难
bā nàn
1.指汉张良向刘邦所陈八件难以做到的事。 2.佛教语,难,谓难于见佛闻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难。按即地狱、饿鬼、畜生、北拘卢洲(亦作郁单越)、长寿天、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种。一至三,即三恶道,恶业重,难以见佛;生北拘卢洲有乐无苦,不思修道;生长寿天,谓色界及无色界天长寿安乐之处,其逸乐远胜北拘卢洲,更不欲修道;聋、盲、瘖、哑于求道皆有障碍;世智辩聪,自恃聪明才辩,不肯信佛;生于佛前佛后,无缘见佛。
- 八命
bā mìng
1.周代官爵分为九等级,称九命。 其中八命为王之三公及州牧。 2.泛指朝廷重臣。 3.古人通过龟卜所要求知道的八件事。
- 八对
bā duì
旧谓诗有八对。旧题 魏文帝 《诗格》:“八对:一曰正名,二曰隔句,三曰双声,四曰迭韵,五曰连绵,六曰异类,七曰回文,八曰双拟。”
- 八石
bā dàn
古代道家炼丹所常用的硃砂、雄黄、雌黄、空青、云母、硫黄、戎盐、硝石八种石质原料。
- 八德
bā dé
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 八译
bā yì
谓辗转多次翻译。
- 阿八
ā bā
母亲。唐 韩愈 《祭女挐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嬭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 挐子 之灵。”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韩退之 《祭女挐文》自称曰‘阿爹、阿八’,岂 唐 人又称母为阿八?今人则曰妈。”
- 八谷
bā gǔ
1.八种谷物。指黍、稷、稻、粱、禾、麻、菽、麦。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动植·八谷》引《本草》注。一说为稻、黍、大麦、小麦、大豆、小豆、粟、麻。见《续古文苑·李播〈天文大象赋〉》苗为注。 2.星名。
- 八树
bā shù
指八桂。
- 八鄙
bā bǐ
八方边远之地。
- 八通
bā tōng
谓通向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