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借
báo jiè
即不借。一种麻制的草鞋。
- 关借
guān jiè
谓行文征借。
- 借路
jiè lù
借道。
- 容借
róng jiè
宽容。
- 通借
tōng jiè
1.互相借用。 2.犹通假。
- 借商
jiè shāng
谓向商人借钱。
- 借徵
jiè zhǐ
谓预征他年田赋。 《清史稿·食货志二》:“军兴以后, 四川 等省,办理借徵,以充兵餉。 裕瑞 奏请劝諭绅民,按粮津贴,罢借徵。”
- 祈借
qí jiè
求借。
- 借掇
jiè duō
以借为名取人钱物。
- 劝借
quàn jiè
1.明初用以代替徭役的一种额外征收的杂税。 2.告借。
- 襃借
bāo jiè
奖许推重。
- 借若
jiè ruò
犹假如。
- 借救
jiè jiù
求取救援
- 借绯
jiè fēi
唐 宋 时规定官员的服色,四、五品服緋,未至五品者特许服绯,称为“借緋”。绯,大红色。《通典·礼二十三》:“ 开元 八年二月,敕都督、刺史品卑者借緋及鱼袋。”亦称“ 借牙緋 ”。牙,即象笏。 宋 制五品以上用象笏,借绯时并借象笏,故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王嘉叟 自 洪 倅召为光禄丞, 李德远 亦召为太常丞。一日相遇於 景灵 幕次, 李 谓 王 曰:‘见公告词云:其鐫月廩,仍褫身章。’谓通判借牙緋,入朝则服緑,又俸薄也。”参见“ 借紫 ”。
- 叚借
jiǎ jiè
犹假借。
- 借换
jiè huàn
1.向人借贷。 2.汉字书法。为结体美观而省并变换笔划或移易偏旁位置,称为“借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