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色
tǐ sè
形体颜色。 指形貌。
- 体势
tǐ shì
形状和气势
- 安体
ān tǐ
使身体安适;安养身体。
- 浊体
zhuó tǐ
人间普通的,平庸的人
- 来体
lái tǐ
1.弓张弦时弓臂内向的体势。 2.指子孙。
- 重体
zhòng tǐ
1.旧指铅字中的黑体。 2.重离之体。指帝王或太子。
- 体子
tǐ zǐ
身体,体质。
- 龙体
lóng tǐ
皇帝之身。
- 地体
dì tǐ
1.大地的形体。后指地球。 汉 王充 《论衡·四讳》:“西益宅何伤於地体,何害於宅神?”《清史稿·天文志二》:“西人谓地体浑圆,四面皆有人,冬夏互异,昼夜相反。”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假如《新青年》里,有一篇和别人辩地球方圆的文字,读者见了,怕一定要发怔。然而现今所辩,正和说地体不方相差无几。”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格里莱阿 说地体运动, 达尔文 说生物进化,当初何尝不或者几被宗教家烧死,或者大受保守者攻击呢。” 2.犹地势。 南朝 陈 徐陵 《太极殿铭》序:“夫紫盖黄旗, 扬都 之王气长久;虎踞龙蟠, 金陵 之地体贞固。”
- 体当
tǐ dāng
1.谓治政得当。 2.犹体会。
- 隶体
lì tǐ
书体的一种。 即隶书。
- 体道
tǐ dào
躬行正道。
- 道体
dào tǐ
1.道的本体;道的主旨。 2.犹玉体、贵体。
- 十体
shí tǐ
1.指十种文体。唐 陆龟蒙 《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吾祖仗才力,革车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场麾……十体免负赘,百家咸起痿。” 明 杨慎 《文赋列十体》:“分文之十体,各以四字尽之,可谓妙矣。” 2.指书法的十体。 唐 张怀瓘 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 唐 唐元度 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 唐 元稹 于 元和 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 五代 齐己 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门十体。见所著《风骚旨格·诗有十体》。
- 体用
tǐ yòng
1.本体和作用。语本《参同契》卷下:“春夏据内体……秋冬当外用。”唐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是用发恳惻之诚,咨体用之要。”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告词用上语》:“制云:朕自东朝之归,方知南面之乐,宜时懿戚,同此体用。”严复《原强》:“且一羣一国之成之立,其间体用功能,实无异于生物之一体,大小虽殊,而官治相准。” 2.中国古代哲学亦以“体用”指事物的本体、本质和现象。
- 曲体
qǔ tǐ
1.弯腰。 2.深入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