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仓腐
cāng fǔ
仓中堆积多年的腐败霉烂的粮食。 语出《史记·平準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
- 积仓
jī cāng
贮存谷物的粮仓。
- 仓仓
cāng cāng
象声词。
- 敖仓
áo cāng
1.亦称“ 敖庾 ”。秦 代所建仓名。在 河南省 郑州市 西北 邙山 上。山上有城, 秦 于其中置谷仓,故曰“ 敖仓 ”。《史记·项羽本纪》:“ 汉 军 滎阳 ,筑甬道属之 河 ,以取 敖仓 粟。” 裴駰 集解引 臣瓒 曰:“ 敖 ,地名,在 滎阳 西北山,临 河 有大仓。”《史记·黥布列传》:“东取 吴 ,西取 楚 ,并 韩 取 魏 ,据 敖庾 之粟,塞 成皋 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褰裳而涉 汶阳 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紒而守 敖庾 、 海陵 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 2.泛指粮仓。《淮南子·说林训》:“近敖仓者不为之多饭,临 江 河 者不为之多饮,期满腹而已。”《新唐书·李密传》:“公虽受命,然赖人之天口固国本。而稟取不节,敖庾之藏有时而儩,粟竭人散,胡仰而成功?”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 乾道 中,为寨屋五百,敖仓七十,今浸废。”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
- 府仓
fǔ cāng
古时指国家的仓库。
- 仓狗
cāng gǒu
青色的狗。 仓,通“ 苍 ”。
- 廥仓
kuài cāng
泛指储存粮草的仓库。
- 食仓
shí cāng
经外奇穴名。
- 仓廪
cāng lǐn
储藏米谷之所
- 京仓大使
jīng cāng dà shǐ
主管首都粮食储备的官员
- 京仓
jīng cāng
1.大粮仓。 2.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 五仓
wǔ cāng
五脏神。
- 中仓
zhōng cāng
1.中央仓库。 2.舱中。
- 钱过北斗,米烂成仓
qián guò běi dǒu,mǐ làn chéng cāng
形容极其富裕的一种夸张说法。
- 明修栈道,闇度陈仓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
见“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 扎仓茶卡
zhā cāng chá kǎ
西藏自治区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