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人
jiè rén
1.善人。指有才德之士。 2.武士,甲士。
- 密人
mì rén
1.指古代密须国人。 2.亲密的人。
- 淫人
yín rén
邪恶的人;不正派的人。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覿艷逸而心荡,饰夸綺而思邪者,淫人也。”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六:“谓神福善人, 孔圣 竟栖遑;谓神祸淫人,暴 秦 终 霸王 。”
- 讬人
tuō rén
1.付托于他人。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託人。” 2.犹假手。利用别人。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常笑 淮南 之假手,每嗤 不韦 之託人。” 3.请托他人。 宋 苏轼 《与子由书》:“ 八郎 续亲极好,但吾儕难自言,可託人与説。” 清 吴振臣 《宁古塔纪略》:“至次年,必照样还清;有他故,亦必託人寄到。”《糊涂世界》卷二:“那外科先生四处託人求情,并情愿把医治小姐的药费一概报效,算做赎罪。”
- 信人
xìn rén
1.诚实的人。 《孟子·尽心下》:“ 浩生不害 问曰:‘ 乐正子 何人也?’ 孟子 曰:‘善人也,信人也。’” 唐 房千里 《杨娼传》:“妻曰:‘中贵人,信人也。果然,於吾无苦耳。可促召婢来。’”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七:“看来他们五个人都是信人君子,说得到、做得到的。” 2.使者,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鲍永传》:“乃收繫 大伯 ,封所持节於 晋阳 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 长安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给使仰视树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头。给使以为信人也,张弩射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帝乃赐 德明 詔諭意,且告以信人未至,故未遣使弔问也。” 3.指信奉宗教的人,信徒。《西游记》第九一回:“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鐘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等,送灯来献佛。”
- 字人
zì rén
1.抚治百姓。《后汉书·吴延史卢赵传赞》:“ 吴翁 温爱,义干刚烈。 延史 字人,风和恩结。”《隋书·刑法志》:“始乎劝善,终乎禁暴,以此字人,必兼刑罚。”《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县令,字人之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凡有字人之责者,幸勿为煦煦孑孑,薄而不为。” 2.许配于人。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老旦]请问娘子,青春多少,可有尊堂,曾嫁过丈夫了么?[旦]年方十六,尚未字人。”《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处有一位富家女子……父母双亡,又没兄弟,今年已是二十二岁,还未字人。”
- 人琴
rén qín
见“ 人琴俱亡 ”。
- 傻人
shǎ rén
傻子。
- 伤人
shāng rén
使人受到伤害
- 人牺
rén xī
古代用作祭祀的人,谓之人牺。
- 取人
qǔ rén
选择人。
- 人听
rén tīng
1.众人所知闻。 《后汉书·朱浮传》:“ 浮 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稺传》:“伏见处士 豫章 徐稺 、 彭城 姜肱 ……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2.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孔 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 胡三省 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 唐太宗 讳,改民为‘人’,《通鑑》因之。”
- 躁人
zào rén
指急躁的人。
- 盛人
shèng rén
中医指肥胖的人。
- 人奴
rén nú
家奴;奴仆。
- 稾人
gǎo rén
1.《周礼》官名。 掌弓弩箭矢。 2.用草扎成的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