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主
hái zhǔ
1.惑乱君主。 还,通“营”。 2.归还给主人。
- 蛊主
gǔ zhǔ
传说饲养蛊虫的人。 《隋书·地理志下》:“然此数郡,往往畜蛊……蛇则曰蛇蛊,蝨则曰蝨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三年不杀他人,则畜者自钟其弊。”
- 城主
chéng zhǔ
一城之主。
- 奥主
ào zhǔ
1.国内之主。指君主。《左传·昭公十三年》:“ 共 有宠子,国有奥主,无施於民,无援於外。” 孔颖达 疏:“奥是内之义。”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今者殷忧未已,祸难相寻,宗社无依,奥主宜立。” 2.深沉明睿之主。《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上非奥主,下皆市人。” 吕延济 注:“奥,深也。言非深沉知人之主也。” 3.主谋者。《宋书·袁豹传》:“ 梁 益 人士,咸明王化,虽驱迫一时,本非奥主。” 4.靠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昼 以 卿 为奥主,随驾至 洛 下,携同年数人,醉於 梁祖 私第,因折牡丹十许朵。”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彼其依凭陛下恩宠,以为姦人奥主,故颠倒宇宙,浊乱世界,而得以无忌惮。”
- 趟主
tàng zhǔ
清 农民起义军捻军各大旗的首领,其地位在总旗旗主之下。大旗是组成捻军的独立单位,因能独立活动,出发一次,称为一趟,故名。《安徽捻军传说故事·金豆子》:“ 咸丰 初年,捻子在 安徽 、 河南 、 山东 、 湖北 ,真是多的没法说,光数大小趟主,也够你数几个月的。” 凌力 《星星草》第二章:“弟兄们最近按天朝军制重新编了队,对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司马之称一时叫不惯,还可以同时并称旗主、趟主、大捻目、小捻目。”
- 义主
yì zhǔ
1.行合于义的霸主。 2.旧指出钱刻碑的人。
- 逻主
luó zhǔ
旧时地方上负责巡逻治安事情的头目。
- 爵主
jué zhǔ
世袭爵位的嫡长子。
- 主长
zhǔ cháng
君上。
- 枝主
zhī zhǔ
枝条与主干。比喻宗族的旁系与直系。
- 贤主
xián zhǔ
1.贤明的君主。《韩非子·主道》:“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粲<怀德>》:“贤主降嘉赏,金貂服玄缨。”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周世宗》:“ 周世宗 英毅雄杰,以衰乱之世,区区五六年间,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可谓一时贤主。”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汉惠帝后裔在爪华岛》:“予谓 惠帝 本 汉 贤主,若使享国稍久,其布德当不后於 文帝 。” 2.贤惠的主人。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看华筵胜景,贤主嘉宾,只见披襟消暑,握麈生风,遶坐冰山冷。” 清 查慎行 《雪后发汴城》诗:“此地多贤主,吾生感旧游。”
- 戍主
shù zhǔ
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
- 摄主
shè zhǔ
1.指代理君职者或代理主事者。 《礼记·曾子问》:“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於西阶南。” 孔颖达 疏:“摄主,上卿代国政者。”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摄主》:“何谓摄主?曰:古者天子、诸侯、卿、大夫之世子未生而死,则其弟若兄弟之子次当立者为摄主。子生而女也,则摄主立;男也,则摄主退,此之谓摄主。” 2.指代理主事。《公羊传·昭公十五年》:“大夫闻君之丧,摄主而往。” 何休 注:“主,谓已主祭者。臣闻君之丧,义不可以不即行,故使兄弟若宗人摄行主事而往。不废祭者,古礼也。”
- 兵主
bīng zhǔ
1.谓军队的主帅。 2.战神。
- 龟主
guī zhǔ
犹魁首。古时龟卜能预知吉凶,因以称事物的主宰为“龟主”。
- 防主
fáng zhǔ
南北朝职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