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不上,下不下
shàng bù shàng,xià bù xià
1.犹言正好,恰恰。《新唐书·藩镇传·田季安》:“﹝王师﹞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 魏 诛 赵 ,校罪轻重,必不先 赵 后 魏 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 而来也。” 2.形容心情不安。 王安友 《协作》一:“ 刘妈妈 看看女婿脸上不是个正色,行动与往日大不相同……老觉得是个心事,上不上下不下的,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3.比喻事情陷入窘困的境地,进退两难。例如:由于事先对这项工作的困难估计不足,现在弄得上不上下不下的,不知如何了结?
- 接不上茬
jiē bù shàng chá
接不上别人的话头说话,指不能继续下去。
- 后手不上
hòu shǒu bù shàng
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接应不上,无法继续维持。
- 赶不上趟
gǎn bù shàng tàng
落在后面
- 不上台面
bù shàng tái miàn
比喻俚俗卑下,拿不出手,见不得人。如:他交的那些三朋四友,都不上台面。如:找了这么一个猥猥琐琐,不上台面的新娘子。
- 对不上
duì bù shàng
不一致;不协调;相异,不同
- 不上算
bù shàng suàn
不合算,吃亏。如:有些社员认为植树造林,不能当年受益,不上算,不愿承包。
- 看不上
kàn bù shàng
看不过眼;不合己意
- 不上
bù shàng
1.不到。 2.不得。
- 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
sān dǎ bù huí tóu,sì dǎ lián shēn zhuǎn
形容懦弱,迟钝。《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奴家平生快性,看不上这样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的人。”
- 事无三不成
shì wú sān bù chéng
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 三头不辨两
sān tóu bù biàn liǎng
形容糊涂人不明事理。
- 三不主义
sān bù zhǔ yì
指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揪辫子。
- 不孝有三
bù xiào yǒu sān
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三不退屈
sān bù tuì qū
佛学术语,菩萨修唯识行,有三退屈,成唯识论卷九,有三不退屈说。
- 三不五时
sān bù wǔ shí
闽南语的音译词,是经常、时不时的意思。表示很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