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三烯
bái sān xī
一种鼻炎的致病原因。
- 三天使
sān tiān shǐ
佛教谓老、病、死三苦为 阎摩王 的三使者。按,阎摩王为管理地狱之王。
- 三龙
sān lóng
1.三条龙。汉 焦赣 《易林·丰之需》:“三龙北行,道逢六狼。” 2.喻三位杰出者。喻 汉 初三杰 张良 、 萧何 、 韩信 。 唐 马总 《意林》附编引《裴氏新语》:“ 汉祖 驂三龙而乘云路,振长策而驱天下。三龙,人杰也。” 3.喻三位杰出者。喻 汉 代 蔡邕 、 崔寔 、 许受 。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 蔡邕 、 崔寔 号‘并凤’,又与 许受 号‘三龙’。” 4.喻三位杰出者。喻 宋 代 孙逢吉 、 孙逢年 、 孙逢辰 。《宋史·孙逢吉传》:“ 孙逢吉 字 从之 ……弟 逢年 、 逢辰 ,皆有文学行义,时称‘孙氏三龙’。” 5.喻 三国 时 魏 蜀 吴 三国。 唐 李白 《留别金陵诸公》诗:“海水昔飞动,三龙纷战争。” 王琦 注:“三龙, 蜀 、 魏 、 吴 。”
- 三洒
sān sǎ
古代后妃饲蚕之礼,谓之“三洒”。
- 三赦
sān shè
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灋,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 郑玄 注:“憃愚,生而痴騃童昏者。 郑司农 云:‘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汉书·刑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憃愚。”
- 三鬴
sān fǔ
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数量,指喻菲薄的俸禄。
- 三箧
sān qiè
1.犹三箱。 2.佛教语。指声闻藏、缘觉藏和菩萨藏。
- 三泖
sān mǎo
即 泖湖 。在 上海市 松江县 西。有上、中、下三泖。上承 淀山湖 ,下流合 黄浦 入海。今多淤积为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吴中书寄汉南裴尚书》诗:“ 三泖 凉波鱼蕝动, 五茸 春草雉媒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泖茆字异》:“今观所谓 三泖 ,皆漫水巨浸,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秋冬则葭苇藂蘙,鱼屿相望,初无江湖凄凛之色。所谓冬暖夏凉者,正尽其美。” 清 邵在衡 《江南行》:“ 江 南地本神皋区, 吴淞 三泖 似画图。”
- 三栾
sān luán
指 春秋 晋 之 栾武子 、 栾桓子 、 栾怀子 。
- 三鳝
sān shàn
同“ 三鱣 ”。
- 三府
sān fǔ
1.汉 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三府制法,未闻赦彼有罪,狱货惟宝者也。”《后汉书·承宫传》:“三府更辟,皆不应。” 李贤 注:“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一丘无自逸,三府会招贤。”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九》:“有学术才能而思自见于世者,其县令得而举之,三府得而辟之,其亦可以无失士矣。” 2.通判的别称。官品低于知府、同知,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通判是个三府,所以他一个六品官,和四品的知府是平行的,拜会时只拿个晚生帖子。”
- 生三
shēng sān
指天地。语出《老子》:“一生二,二生三。”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散淳一之根,潜分步骤,鼓生三之气,以制寰瀛。”
- 三疑
sān yí
自疑、疑师、疑法
- 三暮
sān mù
用来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 三纲
sān gāng
1.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2.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 曲三
qǔ sān
围棋基本死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