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率
sān lǜ
晋代皇宫所置宿卫有“三率”之称,指中卫率、左卫率、右卫率。
- 三失
sān shī
1.谓过失多。 2.古以远游丧亲、臣节不遂、厚交离绝为三失。
- 三纬
sān wěi
指《诗》六义中的《风》、《雅》、《颂》。
- 三侑
sān yòu
1.三劝食。古代贵族大食或祭祀之礼。 2.同“三宥”。
- 三板
sān bǎn
1.古代筑墙、坟所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 2.亦作“三版”。即舢板。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船。 3.三级。
- 三市
sān shì
1.指大市、朝市、夕市。《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頫眺三市,孰有谁无?” 李善 注引《周礼》:“大市,日仄而市;朝市,朝时为市;夕市,夕时为市。” 2.泛指闹市。 隋 江总 《大庄严寺碑》:“前望则红尘四会,见三市之盈虚。”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繁会九衢三市,縹緲层楼杰观,雪片一冬深。”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抹泪揉眵。”
- 三宅
sān zhái
指上古时常伯、常任、準人三种官职。
- 三方
sān fāng
1.三个不同的方向,也指不同方向的三个地域。 2.太平天囯避“皇”字讳,称三皇为三方。参见“三方五氏”。
- 三醉
sān zuì
1.三次喝醉。 2.石名。 3.芙蓉之一种。
- 三吴
sān wú
1.地名。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 会稽 )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以东为 会稽 。 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 三吴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 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通典·州郡十二》:“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齐 因之。 陈 置 吴州 。 隋 平 陈 ,改曰 苏州 。 煬帝 初,復曰 吴州 ,寻为 吴郡 。大 唐 为 苏州 ,或为 吴郡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三吴 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4.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修月客,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 三雄
sān xióng
1.谓同时称雄的三人。指韩信、彭越、英布。 2.谓同时称雄的三人。指魏、蜀、吴三国之主。
- 送三
sòng sān
一般民俗在人死后第三天要诵经设祭迎魂,叫接三黄昏时,要焚化纸钱冥器,送鬼魂到路口,叫送三
- 三精
sān jīng
谓日、月、星。
- 两三
liǎng sān
意指几个。
- 三才
sān cái
1.天、地、人。 2.三位齐名之才人。(1)指晋之潘滔、刘舆、裴邈。 3.三种材料。
- 三秀
sān xiù
灵芝草的别名。灵芝一年开花三次,故又称三秀。《楚辞·九歌·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王逸 注:“三秀,谓芝草也。”《尔雅翼·释草三》:“芝,瑞草,一岁三华,故《楚辞》谓之三秀。” 南朝 梁 沉约 《早发定山》诗:“春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前蜀 杜光庭 《邛州刺史张太博修金箓斋词》:“三秀呈祥,十朋表异。”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愿偕采三秀,由来本同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