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转语
yī zhuǎn yǔ
1.佛家禅宗参禅时以一语转机锋,称“一转语”。 2.指用一句话启发,使人恍然大悟。
- 廿一史
niàn yī shǐ
即二十一史。
- 一锅煮
yī guō zhǔ
比喻不分彼此,一样看待或处理
- 一窝蜂
yī wō fēng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 一锅粥
yī guō zhōu
〈方〉形容一团糟
- 统一体
tǒng yī tǐ
哲学用语。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而结成的整体。
- 露一手
lòu yī shǒu
显示自己的能力或手艺
- 三一律
sān yī lǜ
欧洲 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的三条规则,就是地点一致(戏剧中的动作应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一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情节一致(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一大半
yī dà bàn
大多数;大部分。
- 一溉
yī gài
一次灌溉。亦比喻用力不多。
- 一井
yī jǐng
1.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 以九百亩为一井。《国语·鲁语下》:“有军旅之出则徵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不是过也。”《韩诗外传》卷四:“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汉书·食货志》:“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朱子语类》卷一一○:“ 淮 上屯田须与画成一井,中为公田。” 2.一口水井;一眼泉水。 北齐 刘昼 《新论·类感》:“龙举一井,而云弥九天;虎啸一谷,而风扇万里。”《魏书·高祐传》:“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 唐 姚合 《咏盆池》诗:“莫惊池里寻常满,一井清泉是上源。”《朱子语类》卷十五:“且如赤子入井,一井如彼深峻,入者必死。” 3.一个市井;一座市镇。《诗·陈风·东门之枌序》“歌舞於市井” 唐 孔颖达 疏:“古者二十亩为一井,因为市交易,故称市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人住邑中必须饮水,因此邑必有井……所以一邑也得称一井。”
- 地一
dì yī
神名。 《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 天一 、 地一 、 泰一 。”
- 一杯
yī bēi
1.指一杯的容量。 2.表示少量。 3.特指一杯酒。
- 一察
yī chá
谓察其一端。
- 一芥
yī jiè
一粒芥籽。形容量小。
- 一甲
yī jiǎ
1.一副铠甲。 出土 秦 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战国策·秦策三》:“为 秦 战胜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 鄢郢 、 汉中 ,禽 马服 之军,不亡一甲。”《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元史·余阙传》:“羣盗四面蚁集,外无一甲之援。”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 唐 时进士不分甲。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 元 明 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宋 代 卢秉 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 卢秉 ﹞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