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ěr ]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
  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
  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
  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
  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4.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5.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6.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相关词组
举贯耳卣悦人耳目土耳其人以耳代目耳门骨伤耳伴佛耳草倾耳侧目庸耳俗目耳倕倾耳倾耳细听倾耳侧听儋耳吃耳光更多
英文翻译
  1. ear
网站简介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